top of page

臺灣是否已準備好應對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 ?

  • Writer: Armin Ibitz
    Armin Ibitz
  • Feb 4
  • 4 min read

By Armin Ibitz


全球貿易中的碳洩漏問題

歐盟 (EU) 長期以來一直將自己定位為全球氣候行動的領導者。從1990年至2019年,歐盟的溫室氣體 (GHG) 排放量下降了24%,而經濟增長了約60%。這一個成就常常被引用為經濟成長與碳排放脫鉤的成功證明。


然而,減少碳排放背後的主要因素是將工業生產以及碳足跡外包至非歐盟國家。目前,歐盟進口的商品和服務與超過7億噸二氧化碳排放相關,相當於約佔歐盟總領土排放量的20%。


此現象被稱為碳洩漏,發生在當某一地區因實施嚴格的氣候政策,將碳密集型生產外移至環保法規較寬鬆的國家。結果是轉移碳排放,而不是完全的減少。


碳洩漏主要有兩種類型:

  1. 能源價格驅動的洩漏- 當國家採取氣候政策並轉變脫離化石燃料時,全球能源價格下跌,這會刺激其他地方增加化石燃料的消費。

  2. 競爭力驅動的洩漏- 碳定價與環保法規提高了在嚴格氣候政策地區之製造商的生產成本,使他們與在沒有類似法規地區之製造商的競爭力降低。


對於歐盟而言,在減少內部碳排放的同時進口碳密集型商品會逐漸削弱其氣候目標。為了解決這一個挑戰,歐盟正在推行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


歐盟綠色政綱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

根據歐洲綠色政綱(2019),歐盟的目標是在2050年前成為全球首個碳中和大陸。這一個轉變的關鍵轉折點是在2030年前將排放量從1990年的程度降低55%。然而,關於碳洩漏和工業競爭力的影響已日益加劇。


未能在定價中有效考慮環境危害,會被理解為對污染工業的補助金。雖然歐盟的企業通過碳定價承擔排放成本,但在沒有此類政策的國家,競爭者則獲得了成本優勢。為了處理這個差距,歐盟引進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 —— 一個根據進口商品碳含量徵收的關稅—— 以確保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

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 適用於從沒有類似碳定價機制國家進口的商品,針對鋼鐵、鋁、水泥、化肥和電力等行業。該機制的目標是:

藉由防止企業將生產轉移到氣候政策較寬鬆的國家來阻止碳洩漏

✅保護歐盟產業免於受到不公平競爭的影響。

✅產生資金以支持歐盟的綠色轉型。

✅鼓勵貿易夥伴加強其氣候承諾。


挑戰與全球反應

不出所料,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在歐盟內部和貿易夥伴之間都引起了反對聲音。批評者認為,這可能會擾亂全球貿易、增加企業成本,並對外交關係造成壓力。特別是發展中經濟體將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視為一種綠色保護主義,對他們的企業造成不成比例的影響。

此外與世界貿易組織 (WTO) 規則一致性的挑戰,這些規則要求貿易政策必須具有非歧視性和成比例的,並且對於行政的複雜性和遵守成本的擔憂仍然存在。


對臺灣的影響

臺灣深度融入全球供應鏈,特別是在半導體、電子產品和通信設備。歐盟是臺灣第四大貿易夥伴,且雙方之間的貿易量穩步增長。然而,臺灣的一些主要出口產業——如鋼鐵、化學品和金屬——屬於高度碳排放密集型的,因此會直接受到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 的影響。


目前,38%的臺灣製造業部門是由碳排放密集型和和貿易暴露行業組成,雇用了近百萬人。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 的引入,不僅可能提高臺灣製造商的出口成本,並降低在日益重要的歐盟市場中的競爭力,而且促使臺灣加快碳定價改革


截至目前,臺灣缺乏排放交易計劃 (ETS) 。在2024年,臺灣決定實施碳定價系統— 可能是評估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 豁免(或至少減免關稅)的關鍵因素。


環境部 (MoE) 已批准對特定碳排放源的每噸300新台幣(約合9.32美元)的碳費,在過渡期間對某些行業具有非常慷慨的優惠費率。初期的重點將放在高碳洩漏風險的部門,例如鋼鐵和水泥製造業。


根據環境部,臺灣的碳收費計劃於2026年開始徵收,並有可能降低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 對臺灣出口商徵收的關稅。


截至2024年底,臺灣還更新了溫室氣體 (GHG) 減排目標,與更具有野心的目標一致。政府目前的目標是在2030年前將碳排放量相較於2005年的程度減少26%至30%,相比之前23%至25%的目標有所提升。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臺灣制定了一項綜合戰略名為「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劃(2023年),其中包括:


  • 能源轉型:擴展風力與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

  • 產業轉型:推動綠色製造程序。

  • 生活型態轉型:鼓勵可持續消耗與交通習慣。

  • 社會轉型:提高公眾對氣候行動的意識與參與度。


雖然這些倡議代表臺灣承諾減少碳排放並融入全球碳定價框架的第一步,仍將面臨逆風。


對臺灣而言,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 呈現了一個加速可再生能源的採用機會並排放密集型工業基礎的脫碳。如果不進行實質性的政策改革,臺灣出口商將面臨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 下的成本增加,使關鍵產業面臨風險


隨著碳關稅的臨近,臺灣面臨著一個關鍵的決定:應對外部壓力或主動接受脫碳,獲得在低碳全球經濟中的地位。

ree

Comments


Tel.
+886 (0)7 6031 ext. 5721

Address:
900 Mintsu 1st Road

Kaohsiung City 807

Taiwan

bottom of page